w66利来ag旗舰厅下载

小学生:合格家长要保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想象力
发布时间:2014-07-11 09:16:56
               \
   就像人类早期绘画、建筑等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一样,想象力在不被遏制的情况下,是与生俱来的人类特质之一,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从渔猎畜牧、穴居草衣发展到今天的信息时代,依靠的就是人类旺盛的想象力和为此付出的不懈努力。
  
  孩子的想象力是由孩子的好奇心所引发,并可以用“无极限”来形容。只有在我们教学中规定了像“月亮就是像圆盘”的比喻方式是强制性规范的时候,孩子才会被迫认为“月亮像圆盘”,否则,月亮在孩子们的眼里可以是乒乓球、鸡蛋、冰激凌球或是被压瘪的乒乓球、被咬了一口的鸡蛋、脏了的冰激凌球等等等等。为什么月亮一定要被比喻成圆盘呢?仅仅因为这是标准答案,而标准答案往往恰是是孩子们想象力的天敌。
  
  如何在标准答案这个“虎口”中夺回我们孩子的想象力呢?
  
  首要的,家长不能抑制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在问为什么或是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倾听,不能无故打断他们的思绪。家长有时无意的不以为然的态度会让孩子丧失表达的兴趣,或形成以为自己说得不对的错误判断。面对还不能用通畅流利或复杂微妙的语言表达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要以为他们的思维也和语言一样不流畅、不敏感。家长要鼓励孩子说完,不管他做什么样的比喻,表达什么样的自由发挥。他突发奇想在纸上画了的图案,他异想天开用积木搭了的建筑。家长不要以生活中常见的规律、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评价孩子和规定孩子的所为。反之,家长要学会经常用赞赏的口吻说:你想到的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孩子天马行空般的思维及其所导致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需要得到鼓励,要知道,我们现在生活中使用的任何一样东西,在被发明之前的人类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
  
  在孩子上小学后,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孩子的想象力会不断受到所谓“标准”的扼杀。在刚入学的时候,孩子或许会本能地抗争,但如果家长协同老师在做“正确思考的孩子”的不断说教下,孩子很快会放弃这种抗争。
  
  所以,家长家长要小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不要成为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帮凶。在目前大多数的学校班级里,孩子的一整天都是在被“标准”抑制着。在他们放学回家后,要让他们的思想得到释放的机会。这个“释放”不是指孩子在写完作业后可以肆无忌惮地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而是培养孩子在摆脱电视和电脑游戏的情况下拓展感兴趣指向的领域。孩子的玩耍方式是多样的,即使是一张纸片、一个陀螺、一堆积木,他都能玩得聚精会神,他都能在其中琢磨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来。阅读也是培养想象力的很好的方式之一,因为孩子的眼睛从看到文字,文字再在大脑中转化为孩子能够理解的图像(这个图像往往因人而异),然后再加入孩子的情感意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对培养大脑的想象力极为有益。
  
  若是家长发现孩子在写完作业之后,除了电视和电脑游戏之外,对其它一切都表现得毫无兴趣时,家长一定要重视,并且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了。不要让自己的生活习惯成为孩子对生活的习惯认识。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是独立意识的呈现,而电视的主导意识是如此强烈,而游戏又是被迫在某种预设的规则下张扬,对儿童都是没有太多益处的。即使他可以像电视播音员一样演讲,或是成为游戏玩家中的高手,都不能证明他的智力或想象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同时,家长不要盲目相信那些所谓教育专家的教学方式,把孩子所有的课外时间都牺牲在一个单调的循环中:“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做作业、作业之后做课外练习题、最后熟练掌握标准答案”,那是他们为你们设立的家长可以参与的学习方法的“标准”。不要以为孩子在这样的循环下就能掌握知识,事实上,这套方学习法忽视了一个重要前提:孩子是人,不是机器,孩子是有情感的。他们会有喜欢、厌倦、热爱、漠视等等表现,没有一个具有正常情感的孩子能做到始终如一的单调循环往复。在这样的要求下孩子只能被动地以应付的消极方式来对待他的学习,于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就会陷入了恶性循环。孩子越厌倦学习,成绩就越差,成绩越差,家长就越要孩子加强进行所谓“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做作业、作业之后做课外练习题、最后熟练掌握标准答案”的训练,孩子课余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个循环中,孩子的想象力也在这循环中不知不觉地被消耗殆尽。
  
  我们只需做这样一个假设:我们自己作为小学生进行为期五年的小学教育,我们每天像我们现在的小学生那样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学习,上课不许说话、不许提问、不许开小差、不许做小动作,课间不许出去玩,每天进行“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做作业、作业之后做课外练习题、最后熟练掌握标准答案”的训练,我们能受得了并在学业上有进步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孩子能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下,家长还应给孩子那已经少得可怜的“自由”以更大的空间,把孩子从那种单调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孩子的思想能在不被束缚的状态下驰骋,让他们能有时间有精力“做梦”,家长不要用现实的眼光去评价他的“梦”,而要呵护好孩子思想的“自由”,孩子的想象力才会逐渐绽放出眩目的光彩。